Festinger的认知不协调理论 / 0

2022-05-02 16:59 218 来源 / 文 /

1 这是由L.费斯廷格提出的阐释人的态度变化过程的社会心理学理论。它研究当人具有相互失调的认知因素时的心理体验的特点,以及在这种体验作用下的心理活动变化。它是认知相符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,思想基础源于格式塔心理学;是20世纪50~60年代在西方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。

2、 基本内容 ---认知失调的含义:协调和失调是针对认知因素之间是否在心理存在相互矛盾而言。所谓两个认知因素相互失调是指这两个因素之间不一致,偏重的是心理意义上的矛盾。费斯廷格认为,相互失调的认知因素会引起人的心理上的紧张,并产生不愉快体验,他将其定义为失调感。失调指心理上的不舒适,它使人致力于缓解这种失调。

3、 三种心理状态:每个人的心理空间中包含多种多样的认知因素。这些因素是人对外部世界和对自我的种种认识,包括观念、信仰、价值观、态度许多方面,同时,也可以是某种行为的表象或再现,甚至是对未来事件的期待。随着人当前社会活动的内容不同,各种有关的认知因素会以各种组合方式并存于人的当前意识中。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以下3种可能性,即协调、失调和不相关。

4、改变认知不协调的途径:认为当两种认知或认知与行为不协调时,为了保持一致,态度将发生变化。也就是说,为了缓解失调,必须用协调的因素代替失调的因素。费斯廷格提出,人在减弱或消除失调感的过程中,一般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状态缺乏明确的意识。费斯廷格认为,消除不协调的方法有4种

①改变认知因素之一的方向,使其与另一个相协调;

②采取新的行动获得协调;

③收集新的认知因素重新调整原来的认知系统;

④改变认知因素的重要性。

上述方法可能造成行为变化,也可能只限于认知水平上。

例如,一个平日吸很多烟的人,读了论证吸烟可能导致患肺癌的文章后,

理体验是不愉快的。因为“我平日吸许多烟”与“研究证明吸烟很可能引起肺癌”这两个认知因素相互失调。

6、 失调感的程度依赖于两个因素:一是两个认知因素矛盾的程度;二是从个人角度看。

7、 两个认知因素的重要性:给人带来不愉快心理体验的失调感可成为动机作用于人,使人努力减弱或消除它。

8、 失调理论的局限性:后来的研究明确了失调理论的局限性。

研究表明,以与态度失调的方式行动造成态度改组,只发生在如下条件下:

①人们相信他们是自由从事该行为的,不是被迫的;

②该行为产生不愉快后果。

   尽管有这些局限,认知失调理论仍然被认为是相当有效的。它能解释

什么人们倾向于提高选定之物的价值,也能说明人们对于难于达到的目标的特殊满足感。
[1]
ad
评论列表
{m:comment_list modelid="$modelid" catid="$catid" id="$id" limit="20"}
共0条评论
    {loop $data $v}
  • # {$v[username]} {date('Y/m/d H:i:s',$v['inputtime'])}回复

    {nl2br($v['content'])}

  • {/loop}
  •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,赶紧来抢沙发吧~
推荐阅读
ad
© ZMS企业高端官网建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