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传统媒体人的自媒体实战录:内容、产品、数据 / 0

2022-05-27 11:14 201 来源 / 文 /

钛媒体注:“我也想搞个微信公众号玩玩”,这是最近听的最多的一句话。从粉笔生涯30载的潮流女老师,到供职于传统杂志财经美女记者,都在琢磨这个事儿。微信降低了技术门槛和推广门槛,使得任何人经营一个公号、并实现自己的小梦想成为可能。

By.一个传统媒体人的自媒体实战录:内容、产品、数据

钛媒体注:“我也想搞个微信公众号玩玩”,这是最近听的最多的一句话。从粉笔生涯30载的潮流女老师,到供职于传统杂志财经美女记者,都在琢磨这个事儿。微信降低了技术门槛和推广门槛,使得任何人经营一个公号、并实现自己的小梦想成为可能。

今天要推荐给各位的文章出自钛媒体作者东方愚,他是微信公号少年商学院(Youth MBA)的创始人。

东方愚的公号有一个很鲜明的标签:教育类,而且仅针对儿童教育的垂直领域。东方愚是 iBloomberg视频节目总监,前南方周末编辑。 在此之前的十年间,东方愚都是以一个媒体人的身份示人,也就是说,做这个少年商学院,涉足教育领域对他来说,是跨界,是一场全新的试炼。

在惯常的印象中,不同行业间的跨界,往往伴随着不间断的碰壁以及与原有工作习惯的掣肘,而这一切似乎并未在东方愚身上显现。在谈到自己怎么处理现在这份工作时,他自承:

十年媒体从业经历对我做好这个公号帮助很大,核心的本事有两件:一是信奉“内容为王”——有料、有深度,同时故事性和趣味性强的东西一定是硬需求;二是大视野,不会一叶障目,看到一个话题后会站在一个更长的时间跨度、一个更立体的坐标去思考和解构。

我做记者的时候,采访对象是一个一个找的,现在假设我是在采访家长们,采访对象的回复可是一打一打来的——还有比这更爽的事情吗?重要的是,这显然不仅仅是量的变化。

运营微信公号,我的角色不是总编辑,而首先是产品经理。

目前,他的少年商学院(YouthMBA)发展势头不错,这之中,不惟有目前育儿、教育市场的刚需存在,亦在于其以过去十年养成的专业习惯看待和解决问题,因势利导。其反复提到了三个关键:内容为王、转变为产品经理的思维、重视数据分析的力量

下为即充满干货的全文,经钛媒体编辑后发表:

作为一个从业近十年的传统财经媒体人,如今主持一个儿童教育微信公号已经乐不思蜀;作为一个曾经长期报道、研究中国富豪和财富变迁的家伙,现在却每天都在跟一群海内外的辣妈和教育界人士打交道——说的就是我自己。从我下定决心,开始打理自己的公众账号少年商学院(Youth MBA)以来,截至今年9月24日,惊喜的发现,笔者的公众号的微信订户已经超过4万。

从媒体人到公众号玩家:我为什么选择跨界

我对“YouthMBA 少年商学院”有一个相对明确的定位。现在,我们分享的内容是以国内外人文教育领域,故事性强的体验文章为主。开始运营这一公号的时间在2013年春节过后,原因有二:

一是我的孩子在成长。当我看到国外一些关于“如何做个好家长”话题的文章非常精辟、干货甚多,一边收藏,一边试着与联络、结识作者(真是职业病啊)。为什么不把这些好东西,分享给我的朋友们呢?

二是人们观念的转变。过去我们采访中国的企业家,尤其是实业家时,他们大都谈产业布局、资本运作、商业模式、经营管理。如今这几年,政商关系、移民、资产转移、健康和子女教育,则成为他们最为看重的东西。在当今复杂的政经语境里,许多人对大环境由期待变为悲观。相反,他们越发关注本质的“小我”的东西——其实在健康、安全和子女教育面前,“小我”即“大我”。富豪们有一样东西与平庶无异,那就是子女的人文教育。这个远非有钱送个好学校那么简单。

搞的是人文教育,为何叫“商学院”

什么叫人文教育?这是一个远古的、并不新鲜的词汇。简单来说就是人性的教育:对自由的向往、个性的绽放、创造力的自然养成、知识的渊博、身心的健康等等。中国经济狂奔了十几年,物质丰富的不得了,但我们突然发现孩子们正变得越来越傻,最本真的东西丢掉了。

叫做“少年商学院”,与自己长期以来一直浸淫财经领域的情结有关。“商学”的范畴其实很广,它提升的是人的系统性逻辑思维能力和对事物的设计与运营能力。但普通人听到“商”这个字眼,就会理解成为经商、理财,诸如此类。现在少年商学院也分享有财商内容,但占比并不大。我们现在综合坊间的提法,把“商”分成为十种类型:智商(IQ)、情商(EQ)、财商(FQ)、德商(MQ)、胆商(DQ)、心商(MQ)、灵商(SQ)、志商(WQ)、健商(HQ)。所提供的每篇文章的内容对应不同类别。

三四月份的时候,我在美国呆了一阵,期间拜访了几所学校、一些教育人士、家长和孩子。我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我们与美国人在人文教育方面的巨大差距。我们改变不了太多,更没想过撼动教育体制,但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,我们至少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,甄选和提供优质人文教育内容,嫁接国内外的资源给国内的家长和儿童以启发。

 从量变到质变:订户如何加速增长?

先告诉大家我经营这个公众号的成绩:七个多月,4万订户。其实速度并不快。不过你要知道,从0到1万,我们用了五个多月的时间,从1万到2万,用了一个月的时间;从2万到3万,用了20天的时间,从3万到4万,用了10天的时间。值得一提的是,自始至终我们基本没有做过什么推广。


(图1:截止到2013年9月24日数据)

微信公号开设伊始,我就对与我一起主持的两个小伙伴商定了个一个规矩:周一周六,每天分享一篇文章,不管遇到什么困难,都要坚持做到。做一件事情一旦形成习惯,能量是无穷的。我十几年没有间断地记日记,对之有深切感受。令我欣慰的是,少年商学院微信7个月的运营,除周日外只间断过两天。而且在第二天的时候,我们会把前一天没发的文章补上。

实际上你只要不是三天打渔、两天筛网,每周多一篇少一篇也没多少人过问的,关键在于承诺了就要做到,如果做不到,订户不知道文章发送的规律,对你的信任就会减弱。我现在还能记起,有次我是在医院看病的时候发送的,有次是在飞机马上起飞前发送的,有次是在美国好不容易找到WIFI后发送的……

从0到500是第一步。

一开始的作法与自媒体人无异,把文章发送给自己,然后在朋友圈里写道:小伙伴们,让我们与孩子一起成长,这是我主持的一个微信公众账号,请关注、支持。连续几篇文章后,有的朋友看了觉得真的有价值,就关注了。当然,有的朋友是纯粹给我面子,也关注了。这都没有关系,因为我深信路遥识好马。坚持分享了半个月后,每天都有新增订户,然后有人开始回复:你们分享的内容干货蛮多的。

3月10日是个星期天,也就是少年商学院微信开通快一个月的时候,订户600人。我想既然微信是一个互动平台,那么就让我们来第一次互动吧:询问朋友们感兴趣的内容类别。我们分成了6类,让用户做选择题。消息发布后15分钟内。我们收到了120多条回复,即回复率为20%。

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威力。从另一个角度而言,我做记者的时候,采访对象是一个一个找的,现在假设我是在采访家长们,采访对象的回复可是一打一打来的——还有比这更爽的事情吗?重要的是,这显然不仅仅是量的变化。

[1][2][3]
ad
评论列表
{m:comment_list modelid="$modelid" catid="$catid" id="$id" limit="20"}
共0条评论
    {loop $data $v}
  • # {$v[username]} {date('Y/m/d H:i:s',$v['inputtime'])}回复

    {nl2br($v['content'])}

  • {/loop}
  •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,赶紧来抢沙发吧~
推荐阅读
ad
© ZMS企业高端官网建站